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中医药局"网站 是否继续?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中医药局 > 政务公开 > 部门文件与解读
市中医药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11-06 10:02:21 文档来源:本网 查看次数:- 【字体:

云中医函〔2024〕35号

A类

市中医药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答复的函

江彩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有关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工作,并按照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有关要求,聚力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

   一、关于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职业培训体系。

  我市大力加强中医药大健康类大中专院校建设,积极培养适用型技术人才,已成功构建本科、高职、中职等多层次全方位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产业链、专业链、课程链、人才链的对接,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本科层次)已于2018年招生,建设成为本科生10000人、研究生1000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云浮校区现有中医学院、中药资源学院、护理学院、健康学院和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共5个学院,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10个专业。目前,云浮校区常驻教职工约100人,每周从广州校区到云浮校区上课教师约300人,在校学生约6300人,毕业生850人。二是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大专层次)已于2021年秋季完成一期建设工程招生开学,开设有中药学、药学、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中医学等11个大健康类专业,现有教职工186人,在校学生4673人,毕业生379人。三是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中专层次)1988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目前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重点中医药学校、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十四五”期间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广东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南粤家政”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云浮市《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云浮市第二十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学校开设有药剂、中药、中药制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15个专业。其中,中药、药剂、护理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中药、药剂专业是省“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现有在校生6296人,教职工205人,(其中教师141人,“双师型”教师81人,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68人),毕业学生1935人,就业率(含升学)为97.47%,3+证书录取人数887人,三二分段录取人数为204人。

  (二)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南药)产业人才扶持机制

  全面落实市委“1+5+N+3”人才“云聚”强市工程,突出“产业引才”,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助力企业在中医药(南药)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有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近三年来,共遴选中医药(南药)创新团队(人才)项目12项(引进高层次人才54名),选派中医药(南药)企业科技特派员50名。2021-2023年连续三年开展中医药(南药)产业实用人才培训,并于2022-2023年连续两年开展中医药(南药)产业实用人才竞赛。围绕中医药(南药)产业人才,开展产业“人才贷”“南药贷”,扶持中医药(南药)产业发展。

  二、关于推动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制定出台了《云浮市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云浮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云浮市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办法》《云浮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云浮市中医药(南药)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及领军人才遴选实施细则(修订)》《云浮市中医药(南药)产业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资助实施细则(修订)》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保障。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科技型中医药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现有中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上年度总营业收入近25亿元,总投入研发费用达9000万元。优化提升中医药创新创业生态,共培育发展中医药(南药)产业众创空间4家、中医药(南药)产业孵化器1家。其中,在众创空间与孵化器中,培育了中医药(南药)产业初创企业25家,初创团队31家,进一步激发了中医药(南药)产业创新创业动力,为产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三)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平台

  围绕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强中医药的科研能力。截至目前,全市中医药产业共搭建各类创新平台18家,其中“广东省中成药薄膜包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准认定,“云浮市药食同源健康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准认定、“中药(南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材GAP研究重点实验室”等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准立项建设,云浮市南药研究院通过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注重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布局建设,聚焦建设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需求,成功争取到省科技厅定向委托我市承担南药种质资源基地库建设项目。目前,“粤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地建设”项目已获授牌建设,并获省财政支持100万元。

  (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着力开展科技攻关,组织实施中医药类科研项目。近三年来,共组织实施中医药产业类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4项,立项金额共计890万元,项目涉及中医药种植、加工,中兽药替抗,南药种质资源等方面;此外,在每年市级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中专门组织中医中药科研项目,共组织实施市级中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19项。“牛大力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南药紫锥菊种质创制和评价”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合计达到50余件。

  三、关于加强产业协同的建议

  (一)强化沟通衔接,积极争取省主管部门支持。我市获省工信厅批复为省市共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园区(中医药产业培育园区)2个,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16个(2020年7个、2021年7个、2023年2个),均是全省拥有园区和基地最多的地市,为我市发展南药产业夯实了稳定基础。省市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将获得8个方面政策支持:综合保障服务方面,专家团队对园区进行发展诊断;项目落地方面,优先保障园区医药产业项目用地;研发方面,对“新药创制”等给予大力扶持;生产方面,支持和引进国内外创新药物产业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省市联合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审评审批方面,专家指导申报,优先注册检验和现场核查;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方面,扩大采购遴选范围;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制定实施医疗人才培养计划。

  (二)加强品牌宣传,开展南药品牌评选和人才选树。为进一步加强南药品牌领引,我局会市中医药局联合开展“云浮市十大南药品牌评选”活动,评选出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雷允上”牌补肺活血胶囊等10大南药品牌,共给予奖励10万元;2023年为宣传选树德艺双馨、业绩卓越的南药企业家领军人物,我局开展了南药企业家宣传选树活动,共认定15名云浮市南药企业家,共给予奖励90万元。

  (三)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中医药企业加快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建成中医药类省级企业中心1个(一力制药公司,目前全市省级企业中心仅7个)。近年我市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共建等财政资金,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高端化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2023年度为中医药企业争取专项资金1500多万元支持,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制造业19条政策,加大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定制药园”“中医药大健康夜市”“中医馆中医阁”等建设,在全市南药种植基地中,遴选建设10家“定制药园”,打通南药全产业链。

  四、关于拓展市场应用的建议

  一是与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我市资源条件和产业园优势平台,加强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争取国家和省对南药项目的支持,助力云浮南药产业从资源输出型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转型,逐渐走向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二是积极引进知名外资企业开展产业协作,香港衍生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7万多平方米的衍生健康医药产业园以及60多万平方米的GAP衍安生态园,美国多特瑞集团多次到云浮考察肉桂产业。三是引导南药大健康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南药大健康企业参加广交会、加博会等“粤贸全球”系列重点展会,参加市经贸代表团出访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提升我市南药大健康产品国际知名度和产业合作交流水平。

  五、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发展。一是深入实施云浮市建设RCEP产业对接合作区三年行动,推动罗定市RCEP南药(肉桂)产业园区建设,利用中国(广东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等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南药大健康产业经贸交流。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粤贸全球”系列展会,探索推动文旅康养、中医南药等特色服务出口。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南药大健康产业开展靶向招商,大力吸引国外行业领军和技术先进型企业投资南药大健康产业,促进云浮南药大健康产业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造药食同源产业。根据产品功效打造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如补益系列(牛大力、五指毛桃等)、抗衰老系列(肉桂茶、新兴紫米等),丰富我市中医药(南药)产业结构。根据市民膳食结构、饮食文化等因地制宜开发推广家庭药膳、地方特色药膳、扶正强身药膳、养生保健药膳,打造我市特色药膳结构体系,打造云城牛大力膳、罗定肉桂膳、郁南黄皮膳等药食同源预制菜示范点。五是打造大健康产品产业。依托我市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构建以“中药加工为主、健康食品为辅”“药食同源为主题、保健食品为特色”的现代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肉桂、黄皮产业链向保健品、功能食品、日化产品等深加工领域延伸。抓好农文旅、工业旅游项目的建设推广,满足群众对休闲旅游的参观需求,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休闲、旅游、养老等行业的协调融合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2025-02-25《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解读
  • 2025-02-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的通知
  • 2025-01-22云浮市中医药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5-01-10《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
  • 2024-11-06市中医药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12号提案答复的函
  • 版权所有(c)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单位:云浮市中医药局    联系电话:0766-8608810   单位地址: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新平路33号   
    ICP备案: 粤ICP备09015554号-1    网站标识码: 4453000050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