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aidu
map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自然资源局"网站 是否继续?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云浮市自然资源局 > 耕地保护
“奋进第二个‘云浮3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浮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专场成功召开
(来源:本网 日期:2025-03-21 17:40:48)     分享到:

  3月20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文主持召开云浮市“奋进第二个‘云浮3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浮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专场,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维力介绍了《云浮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并与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负责人现场回应媒体关切问题。

  该《规划》在2024年12月16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2025年1月2日正式印发实施。我局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战略为指引,充分衔接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规划、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市直各相关部门及矿山修复点深入调研,收集五十余份涉及不同生态修复领域的基础数据,为规划编制打下扎实的基础。《规划》草案通过公示、听证会、专家论证、技术审查等多种形式多轮次向各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与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全域生态修复的路径科学可行。

  《规划》作为专项规划,落实了《云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强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保护修复”,为“建设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提供科学蓝图和科学指引,以规划引领生态修复重塑发展新优势,奠定“第二个云浮30年”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主要体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构建“1+3+10”生态修复体系,强化系统修复。科学确定总体生态保护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按照“重大格局—分区布局—重点区域”3个层次开展生态布局谋划,构建了“1+3+10”生态修复体系,即“1个总体布局”:构建以生态防护带、生态屏障、生态廊道为主体的“一带一屏两片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统筹规划“西江生态带”“云开大山北脉生态片区”“大金山—云雾山—天露山生态片区”及市内多条重要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多个重要生态节点。“3大空间统筹”:聚焦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差异化修复需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制定和实施各有侧重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划定6大修复分区、8大重点修复区域。“10大重点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布局10大重点工程,涵盖山林生态屏障巩固、流域水系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已确定的总投资约733.73亿元。

  二是分区分类施策,突出精准治理。《规划》分区布局,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面向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形成各有侧重的生态修复分区分类布局,其中山林生态屏障修复方面着重以云开山脉、大金山脉等为核心,通过针阔混交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兼顾生态功能与碳汇能力。流域水环境治理方面聚焦西江、新兴江等干支流,实施河道清淤、护岸修复及水源涵养林建设,确保国考断面水质100%达标,并推动新兴江等重点河流水质显著改善。矿山生态修复方面针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结合废弃地再利用推动生态产业化,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分类探索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产业融合”相结合的废弃矿山、尾矿库土地综合修复利用模式。

  三是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深度协同,探索“生态修复+”融合发展模式。规划注重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产业转型的协同,以修复工程为抓手,推动生态效益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融合,支撑“百千万工程”战略。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围绕“打造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整治目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土地资源有序有效流动和高效集约配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37369亩,腾挪建设用地面积49600亩。依托生态资源培育农文旅产业,助推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规划》实施为契机,锚定“三十而励再出发”的美丽愿景,为云浮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基底,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云浮答卷。


图片1.png


bottom
粤ICP备09015554号-1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版权所有(c)  云浮市自然资源局,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像

云浮市自然资源局制作和维护 联系电话:0766-8936610    网站地图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