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云浮融媒记者 游思明 通讯员 唐学军) “有了这个辣椒基地,村民在这里打工也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多了一份收入。”日前,记者来到云城区前锋镇山贝村和庙前村的辣椒种植基地,连片的辣椒植株青翠欲滴,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谁能想到,这里半年前大部分土地还是闲置的撂荒地,如今却成了村民的“致富地”。这正是前锋镇以“耕地保护+产业振兴”双轮驱动,走活“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一盘棋”的生动实践。
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闲置的困境,前锋镇搭建能人平台,重点对接在外经商人员、返乡能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前看到这些地撂荒都令人心疼,现在政府帮忙修通机耕路,完善水圳,咱这‘土专家’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庙前村首批承包土地的返乡能人莫叔笑着说。
为了确保效益,前锋镇政府瞄准辣椒产业“周期短、效益高、用工多”的特点,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联合区农水局专家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技术,提升亩均增产。同时种植基地开发田间管理、采摘分拣等岗位,带动留守妇女、老人日均增收百元。
“土地流转租金一年1000元,务工每月能挣2000多元,工作和照顾家里两不误,这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辣椒基地务工的村民吴大婶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辣椒产业的虹吸效应正在显现:辣椒加工厂进入筹备阶段,村民自发利用撂荒耕地种植农作物,其他自然村谋划出租闲置耕地。同时,前锋镇正在通过创新中小学校农耕实践盘活撂荒弃耕土地等工作。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更是农民增收的希望田野。前锋镇将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让更多撂荒地变身“聚宝盆”。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