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定市太平镇的青山绿水间,一片片火龙果田如绿毯般铺展,枝头悬挂的燕窝火龙果犹如“红宝石”熠熠生辉。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双角村的重要产业,燕窝火龙果基地以独特的品质、创新的科技应用和联农带农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燕窝果”独树一帜
高端市场供不应求
太平镇燕窝火龙果因其果肉细如丝、滑如燕窝而得名,富含植物性白蛋白和花青素,兼具营养与口感,被誉为“水果中的奢侈品”。基地通过品种优化和标准化种植,培育出“金都一号”、“桂红龙”等特色品种,果品糖度达20度以上,市场售价可达每斤30元,远销粤港澳大湾区,订单常年饱和。
科技赋能智慧种植
荒山野岭变身“聚宝盆”
昔日的金山芒果场撂荒近30年,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和科技加持,蜕变为500亩现代化火龙果基地。基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等参数;采用夜间催花补光技术,可实现年产14批次果,突破传统种植局限。科技特派员团队还为基地设计自动化分拣系统和病虫害智能防治方案,推动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
联农带品质与效率双提升农促增收
“家门口”就业富乡村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8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村民梁大爷感慨:“以前种地收入微薄,现在务工加土地分红,日子越过越甜!”通过联农协议,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撂荒地真正变成“金土地”。
“百千万工程”助力
产业链拓展未来可期
依托“百千万工程”政策支持,太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科技特派员深度合作,为基地规划全产业链发展:上游建设种苗繁育中心,中游开发火龙果酒、果干等深加工产品,下游通过电商直播、文旅采摘拓宽销路。基地与豆豉鸡产业园联动,探索“农旅+预制菜”融合模式,进一步激活产业潜能。
从撂荒地到“致富田”,太平镇燕窝火龙果基地书写了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未来,这里将继续以“一颗果”撬动“大产业”,为罗定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动能!(通讯员 张锦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