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助手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2024年云浮市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24-01-25 18:20
  • 来源:本网
  • 浏览:-
  • 分享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8日在云浮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云浮市市长李庆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云浮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坚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云浮实践开好局起好步,基本完成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是我们牢记殷切嘱托、矢志接续奋斗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的“365”竞标争先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坚决抓执行抓落实,全力开创云浮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这是我们顶住下行压力、推动争先进位的一年。我们扭住“三大抓手”,打好“三大会战,收储土地2万多亩、盘活低效土地1.4万亩,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1万亩,获省支持先进制造业用地指标5057亩,引进签约项目203个、计划总投资615亿元,48项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全省第1位,21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达到540亿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市GDP突破120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4,我市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获评年度全省工业稳增长优秀城市

这是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攻坚“头号工程”的一年。我们吹响“冲锋号”、挂起“作战图”,以头号力度和势头攻坚“百千万工程”,积极探索“双路径”闭环发展模式,县镇村奋楫争先、赛龙夺锦,掀起了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的热潮,1县4镇60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名单。886个投资超500万元的镇域项目齐头并进,2个镇入选广东“百强镇”榜单。17“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目全面建成投产,全市972条行政村(社区)全部提前两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省定任务。“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的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典型案例、省委深改委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越来越多的“云浮经验”获全国、全省推广。

这是我们坚定信心决心、大抓发展环境的一年。我们全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两年进步了6位,2023年提升到全省第13位。县镇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搭建企业诉求“直通车”。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我市在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评估中排全国第10位,信创案例获全国信创应用单项冠军;在省数字政府均衡化发展评估中排全省第1。在全省率先推行“1+N”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全面实行包容审慎执法和“首违不罚”,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两年来市场主体净增2.4户、增长18.5%,越来越多企业看好云浮、投资云浮、扎根云浮。

一年来,我们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制造业当家”扎实推进。持之以恒抓项目、抓工业、抓产业、抓园区、抓发展,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金属智造产业快速发展,金晟兰、南方东海、广东凤铝项目加快建设,预计全年金属智造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30亿元。绿色建材产业集聚成势,观音山等绿色矿山开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业联盟组建成立,成功举办第二十届石展会暨第十四届石文化节,中国(广东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永久落户云浮,预计全年绿色建材产业集群总产值达440亿元。现代农业产业提速发展,建成运营5个大型冷库,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加快完善,新兴县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预计全年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总产值达740亿元园区承载力有效提升。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面积56.13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引进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214亿元。华润西江电厂、翔海光电34个项目建成投产,华朗金属制品等51个项目动工建设。百亿级园区达到3个,全市省级工业园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0亿元、增长4.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企业培育工作有新突破新增上规企业36家,新合铝业、万事泰、凌丰家品等3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翔顺建筑入选省建筑龙头企业100强。微容电子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家“独角兽”企业并入选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南牧装备科技公司入选工信部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筠诚和瑞上市申请获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市基投集团成为粤西粤北地区第一个拥有AA+主体信用等级的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率先设立“知识产权赋能乡村振兴共建中心”并实现县级全覆盖,率先实现大中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四个100%”全覆盖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749人,新增博士工作站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8家。成立云浮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中国专利优秀奖2,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项目(一期)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项目(一、二期)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二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市建设水平有效提升。我市首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云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出台。我市获批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上榜“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美丽宜业之城”。云城区、郁南县成功创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国家级示范县,云城区、云安区上榜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建成美丽乡村风貌带、精品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26条、总长649公里新增美丽宜居村标准以上自然村163条、特色精品村45条、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0%,完成20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示范工程,成功举办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广东罗定)完成验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明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广湛高铁云浮段加快建设深南高铁云浮段、国道G324改线、广昆高速双向八车道改扩建、广昆高速云浮西出口等项目顺利动工佛肇云高速、云浮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一江四港区”加快建设,全市港口年吞吐能力达1.45亿吨。完成农村公路和村道安防工程150公里,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是绿美生态成色更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巩固云浮生态优势。植绿护绿扩绿初见成效全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在全省率先全面恢复独立设置县(市、区)林业局。7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扎实推进,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7.51万亩。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坚决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郁南循环经济环保项目动工建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以上,国考、省考断面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河湖长制考核获省优秀等次。生态经济加快发展。扎实推进“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统筹发展绿色矿山、清洁能源、水资源、林下经济和土地资源等“五大资源经济”,全年出让矿山采矿权5宗、出让收益排全省第1位。

四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完成民生类支出200.53亿元,十二件市民生实事如期完成三业工程纵深推进。教育事业提质发展,政府履职评价市县两级首次同时评为良好以上等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四所百年学校和邓发纪念中学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加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撤并农村“小散弱”教学点24个,新增优质学位1.24个,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1.7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由2022的8%提升至11.02%;成功举办广东省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书香校园建设相关经验做法获省肯定,我市在平安校园创建考评中获全省教育系统第一名。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累计培训2.8万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建成创业孵化基地8个,累计在孵实体285个;用好青年创业扶持资金、创业担保基金,累计撬动贴息贷款20亿元。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市人民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取得新进展,在全国1414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提升77位,三年进步了565位。罗定、郁南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国家紧密型标准,全市平均县域内住院率91.1%、排全省第2位。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我市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文旅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增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省级旅游度假区郁南县入选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承办2023年全国青年曲棍球锦标赛,云浮大金山半程马拉松赛获评国际体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我市男子篮球首次获得广东省联赛亚军。罗定市罗平镇获评全省唯一一个第三批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村BA”、乡村振兴“三带”徒步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常住人口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完成131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7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363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任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等提标工作全面完成,分级分类救助体系加快完善。

五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全力推动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同心抗击2轮南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妥善应对3轮低温冰冻、18轮强降雨、4轮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1.85%、6.52%、35.78%。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强化“问题楼盘”风险化解,是全省第2个完成“保交楼”任务的地市。创新根治欠薪工作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获省优秀等次。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经验在全国推广。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播种面积153.95万亩、产量64.12万吨的目标任务,粮食安全考核获省优秀等次。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考核成绩排全省前列。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工程加快推进,全市能源供应稳定。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提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考核连续4年获省优秀等次,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实现“两降四升”良好态势,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7.97%、降幅排全省第1位,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六是政府建设持续加强。我们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建议102件、政协提案172件,满意度均为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政府领导干部常态化学法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由2021年的56.36%提升至92.31%,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持续转变政府职能,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全市上下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统计、侨务、人防、消防、红十字、贸促、科协、工青妇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爬坡过坎的艰难跋涉中砥砺奋进,在跨越赶超的复杂局面中蓄势前行,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也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不懈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云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云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经济总量小,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偏弱;新兴产业规模效应还未形成,发展支撑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城不城、村不村”的现象还很突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仍需久久为功;民生领域欠账较多,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所弱化,抓执行抓落实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真抓实干,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云浮建市30周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248”战略目标体系和“365”竞标争先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推动云浮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云浮应有的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平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底气,有效应对困难和问题,立足自身优势“换道超车”,奋力推动云浮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一是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云浮发展全局。全面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一切工作。二是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云浮实践。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和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按照“五个必须”的重要要求,牢固立起“小块头也要有大作为”的云浮志气,纵深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打赢打好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民生短板提升、风险隐患防范“五场攻坚战”,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新篇章。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守牢平安稳定的发展底线。坚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持续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用好“最小应急单元”等好经验好做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切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以贯之落实市委“五个带头”“六个坚守”,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用行动说话、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说话,以过硬的战斗力、执行力、落实力推动云浮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不断拓展经济纵深

纵深推进“东融湾区”“西接RCEP”,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

持续深化改革。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资本链接,在全方位对标融湾中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发展动能。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紧盯我市147项改革举措攻坚发力,全年新增“跨域通办”事项200项以上,逐步实现云浮办事标准、服务质效向大湾区全面看齐。促进要素流通。用好“四个联动传导”,全面加强政策环境“软联通”。加强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社会保障、资质互认、技能培训等领域对接交流,促进民生共融。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推动大湾区持牌金融机构在云浮设立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力争今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

着力扩大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瞄准国际化。启动编制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行动纲要,大力实施“八大行动积极参与RCEP成员国产业链分工,高水平打造“一合作区四基地”,谋划建设RCEP云浮产业园,推动对RCEP国家的进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实现便利化。完善外贸服务载体建设,积极培育高级认证企业(AEO,支持云安区(云浮新区)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中国(云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云浮跨境电商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清关中心项目落地运营,力争全市跨境电商贸易额实现翻番。推广拓展“组合港”“湾区一港通”通关模式,努力推动中国(广东云浮)—广州国际港—中欧、中老班列—陆铁联运常态化运行。

强化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营造创新生态。用好云浮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全链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全面推广“揭榜挂帅”,支持鼓励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头部企业创造更多“单打冠军”。集聚创新资源。加大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创建力度,高标准推进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5家。加快建设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高水平办好第四届南药产业大会。纵深实施人才“云聚”强市工程,突出“项目引才+产业引才+柔性引才”,促进人才资源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转化。一体推进“产、学、研、用”,加快建设“湾区孵化育苗、云浮成长成才”的完整创新链。充分发挥云浮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效能,扎实推进罗定、郁南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新兴创新中心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

二、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县镇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围绕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四大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法治先行、文明塑造、实践规范、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突出县城集聚发展。强化县域主战场地位,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提高县城带动力。建强5个县域产业园,积极申报省特色产业园(石材产业),确保云安、郁南两个化工园区通过省复核评审,力争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支持县域园区集中资源力量发展1-2个主导产业,做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城承载力。深入实施县城“四提”补短板行动,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支持新兴县建设“百千万工程”首批创先类典型县,支持云安区建设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扩大县城影响力。鼓励各地立足特色、发挥优势,支持云城区大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支持云安区充分激发“两区”融合和资源经济活力,支持罗定市打造“东融西联”枢纽门户,支持新兴县争创“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支持郁南县大力建设“生态产品供给地、绿色经济示范地”,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百花齐放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统筹镇域全面提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奋力开创镇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坚持因镇施策。按照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和普通镇的功能定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强化节点功能。充分发挥镇(街)联城带村纽带作用,加快建设服务“三农”的区域中心。深化全省“美丽圩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年内打造4个典型镇8“美丽圩镇”示范镇。深化放权赋能。完善县镇财税分配机制,推动镇级审计办规范化建设,加强经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法稳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科学有效推动执法重心向镇(街)下移。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土地融发展”撂荒地恢复机制试验任务,有序推进土地承包30年到期延包试点工作。

注重乡村整体提升。坚持一村一策一方案、一村一图一规划、一村一企一产业、一村一品一特色、一村一园一景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乡村经济。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推动“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落实落细田长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3万亩。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动乡村振兴“三带”建设提质增效,联动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推动520条试点自然村家庭农场和美丽牧场项目建成见效并稳步扩面。深入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提升乡村风貌。纵深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实现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率80%以上,力争年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1%以上。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回头看”,稳步推进“四沿”农房风貌提升,全面落实农房建设“带图审批”。加快健全农村“留白”机制,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加强乡村治理。用好“一村一研判”机制,全力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着力完善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鼓励外出乡贤、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各界人士回乡发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

纵深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好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不断增强产业体系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聚焦“十大园区产业”,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发展三大产业推动金晟兰第三条生产线、南方东海项目一期、广东凤铝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发展汽车零配件、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谋划推动废钢市场建设,力争全年金属智造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400亿元以上。高标准推进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规划建设,推动观音山、冲旺岭等绿色矿山开发项目建成投产,依托绿色建材产业联盟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集聚,力争全年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完善“2+17”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力争全年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800亿元以上。做优特色产业。谋划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加快惠云磷酸铁和云硫湿法磷酸等项目建设。建强云安循环经济工业园、郁南大湾工业园两个化工专业园区,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加快集聚。发挥南药资源优势,建好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大健康产业。推动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提质发展,加快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云河发电公司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支持微容电子、雅达电子增资扩产,大力发展信创产业。精准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域推广应用市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探索“以投促引”模式,突出“链长制+产业链”招商,全力做好以商引商、以侨引商、驻点招商、联合招商、组团招商,引龙头、聚集群,全年实现招商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亿元以上,10亿元级项目20以上,制造业项目占比50%以上,年入资率、动工率、投产率大幅提升。

做强园区载体加快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七项提升行动”,力争主平台实现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优化运营机制持续深化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积极探索“飞地经济”,高标准建设佛云共建合作园区,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实行“一主多园”统筹协同管理模式,加快释放园区经济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亩均论英雄”,切实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问效。完善园区功能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注重园区工业美学,有序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持续完善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物流等公共服务配套。稳步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提质扩容,支持罗定、郁南产业园协同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园区土地收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用好省1.8亿元主平台建设资本金,加强与粤财、粤科等省属企业及金融机构对接,放大资本撬动作用。统筹落实园区企业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平台倾斜。

健全企业体系坚持抓大育小,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大企业规模。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有序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和十亿级企业。增强企业实力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引导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石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年内推动50家以上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积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提升企业效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做强实业、做精主业,鼓励创建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

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坚持需求侧、供给端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持续扩大有质量、有效率、有回报的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三年工程两年干”,实施项目要素“一张表”保障机制,推进223个、总投资3180多亿元的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00亿元以上,继续谋划一批打基础、调结构、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推动形成接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效应。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提高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投融资机制,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支持民营资本投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激活消费潜力。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建设消费新平台。大力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加快规划建设城市商圈和特色步行街。加快布局支持新型消费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高能级消费载体。稳定消费基本盘。支持工业品下乡,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支持各地举办美食、文化和旅游等促消费活动,积极打造“青春云浮Go(购)”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消费品牌。培育消费新业态。围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直播电商、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0家。

五、着力打好国资民资外资“三张牌”,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一以贯之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重要要求,推动国资、民资、外资“三资”互促共进。

不断增强国资国企活力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企改革重组。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攻坚年”行动,加快同质同类国企优化整合。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协同发展,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港口码头、商贸等产业优化布局,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优质项目。强化国资国企监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投资决策、风险防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等制度机制,增强市县国企活力、竞争力和防风险能力。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最好环境、提供最优服务、给予最大支持,切实以企业出彩演绎城市精彩。提振发展信心。设立“云浮民营企业家日”,深化拓展企业诉求“直通车”模式,办好“云商·书记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做好服务保障。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援企惠企政策平台,促进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松绑。统筹用好各类司法保护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破除隐性壁垒。坚决落实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面向民营资本推介项目,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更好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加大引进外资外企力度。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外资工作实现新突破。抓平台培育持续擦亮中国(广东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石展会、不锈钢餐厨具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品牌,高标准组织举办系列外资招商活动。抓龙头招引。完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重点外资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建立“清单化”龙头项目库,精准开展国际招商,大力推动重大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等项目落户。抓服务提效。大力开展市、县联动重大外资促进活动,加强要素支撑、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百菲萨等重点外资企业加快入资,全力支持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建设发展。

六、聚力攻坚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布局完善多式联运立体交通网

谋划推进总投资980亿元的重点交通项目三至五年内落地建设,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陆路运输通道。突出高效便捷,加快构建“三纵三横”高速网“一纵三横”铁路网建强“主动脉”加快深南高铁云浮段、广湛高铁云浮段、佛肇云高速、国道G324改线、广昆高速双向八车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交通投资60亿元以上。提升“内循环”。加快推进省道S279线郁南段、省道S537线云浮段等项目建设,建成东部快线二期、佛云大道南段,完善沿江公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广昆高速云浮西出口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220公里农村公路和村道安防工程建设,加快县、镇、村三级农村综合运输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农村快递服务网点全覆盖。

畅通水上运输通道。充分发挥西江百里黄金水道优势,着力打造“安全、畅通、智慧、绿色”航运。科学整合岸线资源。加快修编《云浮港总体规划》,依法依规推进港口码头综合整治,支持云浮新港、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发展,加快都杨港区关塘码头一期、都城港区建城码头一期建设,港口吞吐能力提高至2亿吨以上。大力发展绿色航运。加快制定出台《云浮市西江航道绿色航运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等发展。规划建设疏港公路、疏港铁路,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不断提升综合航运能力。

打通空中运输通道。抢抓省打造“3+4+8”运输机场布局的重大机遇,前瞻性谋划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增长极。依托珠三角枢纽机场,支持新兴立足区位优势错位竞争,加快布局国际商贸物流、展会、文化旅游等空港产业。加快推动云浮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补齐我市航空运输短板,支持罗定规划建设现代空港国际物流城。

七、大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精致经典宜人的城市

念好“控、统、盘、调、拆、建”六字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中心城区的人文美、山水美点缀老百姓的生活美。

塑造精致城市新风貌。立足云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风貌特征,精雕细琢打造城市“高颜值”。坚持高水平规划严格“三区三线”管控,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加快编制《城市建筑风貌管控导则》,系统推进中心城区CBD、罗沙片区、世纪大道沿线等重点功能片区的规划建设,推动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坚持高标准建设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精心谋划一批城市景观、公共设施、门户节点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品格品位。紧扣建市30周年重要节点,抓好76个总投资1300亿元的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市委党校迁建云浮智媒园区和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坚持高效能治理深化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留用地兑现机制,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巡查处置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土地无序开发、低效利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打造经典山水景观带。做好“山水”文章,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公众。突出显山露水。加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贯通山脉、水脉、文脉,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加强河湖岸线空间管控。显露天际线、山际线、滨水线,加快建设“推窗见绿、抬头见蓝、显山露水”的生态景观。实现亲水近山连通大金山、南山森林公园、九星岩、蟠龙天湖、云石遗址公园等重要节点,因地制宜改造建设一批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打造集生态观光、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亲水平台、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亲水、近山、入园的城市生态空间。

建设宜人舒适生活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加快步行系统、公交系统建设,有效畅通城市脉络,连通城市生活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加快建设完整社区。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便利度、舒适度。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城市供水、污水、燃气管网改造,建立健全城市、街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15分钟舒适生活圈”。

八、深入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浮。

提高生态质量。深入实施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六大行动”㉑,加快建设“云山青水翠满城”的绿美云浮。打造优美林相。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裸露山体复绿整治重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万亩。高标准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完成森林生态景观林带抚育提升30公里,打造连片、成规模、有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绿美城乡。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扎实开展“五边五无五美”专项行动年内新增县镇村绿化面积500公顷以上。大力建设绿美乡村,统筹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打造“山、水、房、田”相融,“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美丽乡村。构建绿色通道统筹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有机串联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等生态节点,连线成片打造互连互通的绿美生态网。

保障生态安全。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进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加强工业炉窑升级整治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扎实做好移动源污染治理和城市面源精细化管控,推动空气质量优良率稳中向好。加强水体联保共治。加快完成市、县两级水网规划。深入实施节水行动,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推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创新建立企业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清漂”专项行动,大力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和各类水体综合整治。加快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镇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南江流域系统治理,加快连东堤险工险段整治、5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南江。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持续巩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加快新兴、郁南两个循环经济环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辟生物质能源产业新赛道,打造全国生物质绿色能源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市。

增强生态效益。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效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积极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积极创建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南粤森林人家,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绿美云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土地等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探索开展碳汇、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逐步建立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九、始终坚持团结奋斗、守正创新,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人人参与、各尽其能,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

筑牢平安基石把平安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着力打造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打好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各类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债,有力推进农商行风险化解及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加强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完善供应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抓好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化工园区、食品药品、消防森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做好“三防”和防地震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全力推进扫黑除恶、禁毒攻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强化老旧小区、特种行业等重点场所的治安管理,全力“防命案、压事故、降警情”。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建优配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退役军人返乡就业创业,持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倡导健康生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加快曲棍球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高水平办好2024年中国青年女子曲棍球联赛、广东省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积极为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做好准备。完善城乡“15分钟健身圈”,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加强医疗保障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全面推进市人民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加快提升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打造全市医疗中心,着力构建“一中心多支点全覆盖、能防能治能救命”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师下乡”三大工程,年内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县疾控体系改革,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全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确保覆盖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服务“一老一小”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成17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有序推进“长者饭堂”建设。支持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医养结合提升工程,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着力培育旅居养老产业。推动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措施,健全普惠多元的托育服务体系,支持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提供公平发展机会、创造稳定奋斗环境,激发全社会奋斗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弘扬劳动精神。引导群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增强致富本领。积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打造“美云家政”品牌,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支持创新创造,持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致富渠道。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落实4.0版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建好用好“乡村振兴车间”“乡村就业车间”,促进就地就近就便就业。加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各类创业载体建设,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

共建文明社会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以文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五育并举,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科学合理有序撤并农村“小散弱”教学点,新增优质学位7078个。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建设,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改革。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推进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和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186实施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办好青年夜校和老年大学,不断丰富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突出以文塑城。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扩大岭南祖地、中国禅都、中国石都、中国硫都等文化名片影响力,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支持罗定学宫等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年内全市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达到75%以上。推动以文兴产。大力引进知名实力文旅企业,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和文旅品牌。高标准推进大金山文旅休闲基地项目建设,支持象窝山生态园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长岗坡文化休闲旅游区、磨刀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形成“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十、持续加强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巩固深化拓展政府领导常态化学法机制,用好政府法律顾问,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民生领域“小切口”“小快灵”政府立法,加快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财会监督等贯通协同,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高质量做好“五经普”工作,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提升政府效能。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强化“一网协同”政府治理,夯实政务云、“一网共享”平台基础支撑,打造全市数字政府新型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安全可靠的“六位一体”创新体系。纵深推进“数字机关”建设,全市政府部门电子公文办结率保持在98%以上。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率达到80%以上。用好工作指引、政策法规库、数字数据库和指标体系等工具箱,提高政府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持厉行节约,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以政府过“紧日子”保障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坚决抓好十三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完善“纪巡审结合”等工作模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锻造过硬队伍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摒弃“等靠要”思想,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严肃整治心态“佛系”、姿态“躺平”、工作“摆烂”等不良现象,着力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政府系统战斗力、执行力、落实力。

各位代表!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年春华秋实。“三十而立”的云浮,正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扬帆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创造更加平安、更加健康、更加富裕、更加文明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附件

注 释


①“365”竞标争先体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3”指巩固先天禀赋形成的竞争优势、先行先试形成的竞争优势、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竞争优势“三大优势”,确保“单项冠军”继续走在前列。“6”指竞逐“六条赛道”,努力创造更多“单打冠军”,牵引带动全局全面跃升,包括纵深实施“东融湾区”策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更大作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作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深入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在巩固提升生态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更大作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浮法治云浮上实现更大作为。“5”指打响科技创新“突围仗”、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城市建设品质提升“攻坚仗”、基础设施“升级仗”、民生短板“补给仗”“五场硬仗”。

②三大会战:指土地收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会战”。

③“双路径”闭环发展模式:即采取“自上而下”路径,做大做强县域园区经济,运用行政手段,推动财政、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自上而下覆盖流动,直达镇村基层促进发展;采取“由下及上”路径,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壮大镇村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镇财政收入规模,提升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回流乡村创业,逐步减轻县级公共财政投入基层负担,由下及上逐级“解套松绑”,构建起各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治理新格局。接通“双路径”两端,形成互补互动的市县镇村经济发展内循环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县镇村一体化发展。

④“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通过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平台,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建设养殖小区,引入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

⑤“1+N”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指1个牵头部门、N个工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⑥RCEP: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

⑦首席质量官制度“四个100%”全覆盖:指率先实现大中型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制造业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各级政府质量奖(含提名奖)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品牌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四个100%”全覆盖。

⑧两降四升:指全市接报刑事治安警情下降0.62%、立刑事案件下降8.47%,破刑事案件上升17.93%、刑拘人数上升57.41%、逮捕人数上升49.85%、移送审查起诉人数上升20.83%。

⑨五外联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报告提出,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现代化建设释放充沛活力、注入强劲动力。


⑩八大行动:《云浮市建设RCEP产业对接合作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实施全面提升经贸合作平台能级行动、全面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水平行动、全面提升物流枢纽水平行动、全面提升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发展行动、全面提升双向投资合作行动、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行动、全面提升人文合作交流行动、全面提升政策研究发展水平行动。

⑪一合作区四基地:“一合作区”指RCEP产业对接合作区,“四基地”指罗定南药(肉桂)产业基地、新兴预制菜产业基地、RCEP石材行业合作委员会、RCEP不锈钢(铝制)餐厨具行业合作委员会

⑫高级认证企业(AEO):指在海关注册登记或备案企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和海关总署制定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并且通过海关认证的企业。

⑬县城“四提”补短板行动:指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四提”补短板工作。

⑭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云浮市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10个联农带农驻镇标杆产业、培育100家以上乡村振兴车间、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和村居结对共建、办好10000件以上惠民利民好事实事。

⑮四沿:指沿重要交通线、沿重要风景区、沿省际边界廊道、沿城市周边。

⑯五大提升行动:指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

⑰三大产业:指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⑱新质生产力: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⑲“三纵三横”高速网:“三纵”指怀集至阳江港高速公路怀集至郁南段(云浮段)、云浮(郁南)至阳江(阳西)高速公路;德庆至罗定高速公路德庆至郁南段、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双凤至双东段、阳江至云浮高速公路罗定至阳春段;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清远清新至云浮新兴段、汕(头)湛(江)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三横”指广昆高速云浮段;广佛肇云高速公路肇庆高要至云浮罗定段、云浮罗定至茂名信宜高速公路(云浮段);深岑高速云浮段。

⑳“一纵三横”铁路网:“一纵”指广州至湛江高铁云浮段。“三横”指南宁至广州高铁云浮段;深南高铁云浮段;广茂铁路、春罗铁路、罗岑铁路。

㉑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㉒“五边五无五美”专项行动:“五边”指紧盯“城区周边、景区园区周边、重大项目周边、高速公路高铁和国省县道两边、区域河流岸边”等重点区域;“五无”指在“五边”的可视范围内“无裸露山体、无农村赤膊房、无淤堵河道、无撂荒田地、无散乱垃圾”;“五美”指美丽圩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碧道、美丽园林。

㉓“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以及“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N”指其他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

㉔“六位一体”创新体系:构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保合规、密码合规、信创适配于一体的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2024年云浮市政府工作报告.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