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助手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2002年云浮市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6-10-14 16:42
  • 来源:本网
  • 浏览:-
  •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 2002年5月28 日在云浮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云浮市市长  郑利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1年工作回顾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十五”计划的总体要求,以“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的战略目标和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战略措施统揽全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突出优化社会经济发展软硬环境这条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开拓市场,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使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启了良好局面。去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0.17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75元,增长4.7%。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4.33亿元,增长5.5%。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加9.8万亩,已达到215.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45.4%。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42.5%。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优质高效作物,已形成优质谷、蔬菜、水果、肉桂、茶叶、蚕桑、笋竹、松脂、禽畜、水产品等商品基地500多万亩。城郊型农业发展迅速,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比1999年增加了4倍,全年花卉产值超3000万元,蔬菜产值超10亿元。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市省级龙头企业由上年3家(其中1家为国家级)增至5家,并确定了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和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有新发展。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年农民减负3920万元,人均减负18.04元。

       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8.81亿元,增长5.6%。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批国有企业成功转制;全市已被法院受理列入破产程序的企业100多户,其中国有企业36户。通过实施企业破产,预计可核销、化解国有和集体企业债务26.8亿元。盘活资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技改和新上项目成为经济新亮点,全市有11个项目被列入省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专项。云浮发电厂B厂建设工程#3机组顺利并网发电,#4机组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投资11.5亿元的粤泷发电厂奠基;各地新上一批民营企业,石材、不锈钢等支柱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各县(市、区)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降低了初城工业区的电价,振兴工业园5幢通用厂房正抓紧建设,下半年可竣工交付使用,改变了没有招商引资载体的被动局面。

       三、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71万美元,增长26.7%,增长率居全省各市之首。参加了省组织的各类洽谈活动,首次并成功地在国外(泰国)举办经贸洽谈交流会,会上成交额达1400多万美元,会后又达成了一批出口合约。全市利用外资项目宗数、合同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三项指标同步增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52亿美元,下降25.4%,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全年各月降幅逐月收窄,且降幅在各山区市中最小。我市大力抓好开拓国际市场工作,在抓好港、澳、台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东、欧盟、拉美市场。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不锈钢制品、纺织品、石材等优势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上升。云浮海关等部门加强作风建设,推行电子口岸,提高通关效率,下调口岸收费,降低了进出口成本。

       四、城乡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市城区完成了主要街道绿化改造和南山河市区防洪工程;开通了城南路,统一规划设计其街景;完成天湖广场雕塑,加快主要街道建筑立面改造以及群众艺术馆、迎宾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文化品位,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一城崛起”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各县(市)城区也完成了一批重要建设项目。旅游、服务业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100%的镇和80%以上行政村开通客车;信息化建设加快;在全省率先完成趸售县10千伏以下农网改造;水利总投入3900万元,对主要堤围进行除险加固并落实省人大关于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议案。解决房地产发证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做出了成效,基本完成已购(建)房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依法管理国土资源,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五、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4亿元,增长7.8%。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升0.2个百分点。国有流通企业购销平稳。全市供销、商业、食品、烟草、石油、盐业、物资等行业商品总购进18.26亿元,总销售19.38亿元,分别增长 12%和13%。连锁、仓储等经营模式发展较快。教育、住房、交通成为消费新热点。旅游业有新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收入12.22亿元,分别增长6.2%和4.6%。

       六、财政金融形势平稳。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1亿元,增收3590万元,增长9.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42亿元,增支8123万元,增长7.7%。其中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930 万元,增收930 万元,增长11.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7 亿元,剔除省财政补助不可比因素减支335 万元,减幅为1.6 %。全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并争取省新增转移支付补助6442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实行财政统发工资;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全年共组织采购190批次,采购金额6093万元,与采购预算相比,资金节约率达16%;试行会计委派制,向市直17个党政机关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派驻会计。资产追收取得新成效,至年底,已追收回城信社、农金会资产2.46亿元,占应收总额的3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3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1亿元,增长10.3%,贷款余额83.6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1.3%。保险事业有新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6亿元,增长14.3%。

       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成效显著。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制假售假和偷逃骗税行为,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和有形土地市场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率先出台《关于禁止在经济活动中实行行政性垄断和行业非法垄断经营的暂行规定》,制定《消除地区封锁行为举报制度》,进一步开放市场,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层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年无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八、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对市级173项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保留市初审34项,市核准或审核17项、市审批78项,其余项目下放或取消。率先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把市城区公用事业项目全面推向社会,实行公开竞标,尽管去年保洁面积扩大了25万平方米,但综合成本还是下降了25%。全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步伐加快,市供销联社直属企业、市兴云外经贸集团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改革。稳妥推进市县镇三级机构改革,机构和人员编制总体精简20%,分流人员安置顺利,市直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基本完成。此外,完成了医药卫生体制和工商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廉洁政府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社会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

       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覆盖全社会为目标的社保扩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成效显著。各项保险参保人数均提前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重视社会救济,进一步落实“低保”政策,扩大保障范围,全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1.49万元。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巩固了“两大会战”成果,农村贫困户人均增收185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9124元,增加970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3543元,增加128元,增长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69亿元,增长9.5%。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下。以综合治理污水、保护水资源为重点的环保工作得到加强,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市城区降尘量为每月每平方公里8.35吨,比上年下降0.3吨,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

       十、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新台阶。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活动。着力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广泛宣传“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努力创造一个社会信誉好、人人遵纪守法、依法依德办事的大环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户等活动蔚然成风,全市有15个单位、6位市民被省委、省政府分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接受其监督。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加强普法教育,总结推广“三五”普法经验,制定并实施“四五”普法规划,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强化法律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公证、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对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按时按质办结市人大66件建议和市政协90件提案,通过运用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手段纠正各种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十一、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火炬”、“星火”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项,项目计划总投资1.89亿元。其中已批准20项,计划投资1.12亿元。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免收了2万多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困难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小学英语、电化教育层面扩大。教育改革步伐加快,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撤并了一批规模小、质量差的分教点。开放幼儿教育,加快普通高中和成人教育发展步伐。大中专职业教育上新水平,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填补了我市高等院校的空白;建成了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全市高考上省线人数达2534人,再创历史新高。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社会科学上新水平。认真落实省“山区文化建设议案”,加强17个“空白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前一年完成镇级文化设施建设任务,山区文化建设工程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对文化市场开展全面整顿,规范了市场秩序。以广场文化为龙头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品位不断提高。坚持“双百”方针,繁荣文艺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播放质量提高。罗定市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市)。

       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妇幼保健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卫生进一步改善,合作医疗、改水改厕和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进展顺利,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推进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疾病控制工作取得好成绩。无偿献血工作扎实开展。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认真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狠抓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市运会。

       计划生育和民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6‰以内,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的要求。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切实做好救灾救济。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抓好殡葬设施建设,改变了我市殡改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火化率由2000年的45%上升到93%。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以扫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积极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罗定、新兴获得“双拥模范县(市)”光荣称号。

       此外,计划、物价、粮食、统计、人事、审计、技监、民族、宗教、档案、信访、人防、武装、方志、外事、侨务、对台、口岸、消防、保密、邮政、气象、妇儿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云浮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效益较低;利用外资规模小,外贸出口形势严峻;财政运作及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大;投资拉动力不足;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部门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作风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济生活中的非公平竞争因素在某些行业中仍明显产生消极影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加倍努力地去克服和解决。

2002年工作意见

       今年市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广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以“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的战略目标和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战略措施统揽全局,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努力扩大总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外贸出口总值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3‰以内。

       为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的完成和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高效廉洁政府建设,优化发展的软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用到营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上来,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职能。配合政协评议政府部门,开展依法行政的自我剖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用法律、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做到依法、透明、规范,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各级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摆在重要地位。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按照党中央把今年作为“转变作风年” 的要求,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全体公务员要增强公仆意识,务实求真,深入调查研究,集中精力解决关系重大的实际问题,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

       建设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的承诺,加快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和政策调整,制订和完善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规则,规范各种行政管理活动。扩大开放水平,进一步落实禁止非法垄断经营和消除地区封锁行为的规定。鼓励发展从事审计、会计、评估、拍卖及律师、公证等中介鉴证机构。提高市民文化品位,弘扬传统美德和纯朴热情的民风民俗,营造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努力创造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城郊型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机遇,着力调重养殖业,调优种植业,调大特色农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畜牧业,把其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瞄准珠三角经济区市场,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优质品种,发展苗木、花卉、蔬菜、水果、南药等高值作物。调整林种结构,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继续推广“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大胆探索农村股份合作、农户公司化等农业产业化实现形式。壮大和催生农业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大力支持温氏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早日上市。切实推进我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抓好具体项目的实施,认真办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快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扩大无核黄皮等产品品牌效应以及温氏集团等企业的影响,增大我市产品在珠三角经济区及港澳台地区的市场份额。抓好农业生产重大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争入笼子,争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落实今年省人大确定验收的关于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议案,抓好水库除险加固、江河堤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建、维护农村水利设施。抓好水务体制改革工作,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减少浪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中心镇和农村新村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早日进城,减少农业人口对有限耕地和山地的压力,弱化收益递减效应。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就业和居住环境,增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能力;引导和鼓励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其他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禁向农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完成和巩固农网改造,进一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农村到户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79元以下。落实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资金、技术、教育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对贫困户的扶持重点放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使其具备在当地企业从业及外出打工的能力。大力推行农村居民健康保险,以此作为社会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尝试,并把其作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使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减少“因病返贫”的现象,确保农村稳定。

       三、深化改革,促进工业发展

       加快国有企业转制步伐,盘活资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出让、租赁、拍卖等方式转变机制,效益好的企业也可出让,鼓励职工和社会购买国有企业,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步伐。盘活闲置资产,加速资产流动,加快企业依法破产工作。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帮助企业用好国家关于技术装备进口免税及国产设备抵顶所得税政策。加快改善装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快与国内、国际先进管理方式和产品标准对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抓好信息化建设,办好云浮石材等专业网站,为企业获取市场信息、改善销售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工业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继续理顺民营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清理和调整不合时宜的政策,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和引进技术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信贷、进出口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要同时对民资开放。大力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培育民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从家族式、作坊式经营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培养和造就我市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协调民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经济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出口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珠三角经济区项目库管理和在谈项目的跟踪指导。并以小分队招商为主,以珠三角地区以及港、澳、台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企业为主攻方向,主动出击,提高成效。采取切实措施,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实现“以商引商”。组织参加省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举办的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和我市自行组织的赴台考察活动,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搭建“舞台”。继续实行招商引资重心下移方针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充分调动市、县、镇、村、社各级的积极性。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各项鼓励政策,为外来投资者代办手续和提供“一条龙”服务,优化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和完善招商引资载体。继续发展工业园区,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工业园区管理水平。鼓励外来投资者购买破产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土地、房屋创办企业。加强投资环境宣传力度,精心策划推介活动,吸引投资者在我市落户发展。

       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出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三资”和“三来一补”企业方面,增强外贸出口后劲。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巩固香港、澳门、东南亚传统市场,开拓台湾、俄罗斯、欧美和非洲市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巩固发展石材、不锈钢制品、机电、轻纺服装以及大宗农林特产出口商品货源基地。按世贸组织规则办事,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深化外贸管理体制和外贸企业改革,引入民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加强外贸出口的协调服务,改善检测检疫、报关通关、仓储运输和金融结算等条件,降低进出口综合成本。尽快按国际技术标准抓好市内企业的标准认定。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优化发展的硬环境

       加快大项目筹建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确保完成国道324线云安段扩建工程,加快省道1968线新城至天堂段扩建以及云浮发电厂B厂、粤泷发电厂等的建设进度,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及省道德珠线罗定段改造工程要动工,抓好罗定至广西岑溪铁路的筹建工作。推进地方公路尤其是通村公路的硬底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公路配套设施。抓好在建工程质量管理。积极发展各类电信和邮政业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功能。认真抓好城市规划,增强城乡建设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市城区要高起点,抓好一批专项规划和小区详细规划,切实加强建筑立面规划、设计和管理,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城区特色景观建设力度,抓紧水厂山人工瀑布、城区南山桥、南山河市区防洪二期工程、垃圾环熔发电厂等重要工程的建设和筹建。抓好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各类花园小区建设,增设城市建筑雕塑及有特色的街景,提高绿化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和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

       拓展投资渠道,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交通、能源、城建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加强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笼子”,为扩大投资规模打好基础。

       六、抓好流通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业和批发市场,努力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跨越式发展。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合理布局,配套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基础设施。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引导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增强云浮石材、服装、不锈钢制品等产业的品牌效应。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金融、保险、邮政、电信、酒店等服务水平,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和拍卖行等中介服务机构,增强城市功能。

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完善蟠龙天湖风景区和人民广场建设,研究开发南山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抓紧新兴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修编和建设,加强管理。开发利用我市自然景观、农业生态和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突出山区风情和特色。加快在建的云安杜鹃花生态园、新兴佛手岭风景区等建设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加强行业管理,精心组织旅游景点推介和促销活动,打造旅游品牌。加强旅游业的横向联合,拓展旅游市场。

       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骗取出口退税、骗汇套汇以及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会计、统计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加强财经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厉打击虚假财务报告、行贿受贿、非法经营、徇私舞弊行为,依法打击偷逃骗税犯罪分子。健全各级土地交易中心和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土地交易和工程招投标活动,依法查处规避招标、弄虚作假以及施工单位层层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突出问题。继续把追收城信社和农金会资产工作作为预防金融、财政、道德风险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对已收资产管理,加大追收力度,确保完成资产追收任务。采取切实措施禁止部门和行业非法垄断经营,消除地区封锁,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价格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加强信用建设。把信用建设作为重要的软环境来抓,打击欺诈、逃债赖债、破坏信用的行为。加快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大力培育发展和整顿规范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

       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教育事业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抓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储备、申报和实施,促进科技水平全面提高。继续实施《云浮市发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方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经济、技术合作,抓好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和升级,造就高素质研究开发队伍。扶持引导民营企业的科技进步,催生民营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深化教育改革。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好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撤销镇教育办等工作。根据实际,调整和合并分教点,抓好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学水平,逐步推行中小学“一费制”。在云城区、云安县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根据教师工作量标准重新核定教师工作量,按编制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配置教师,更科学地调整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效益。拓宽办学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办学,全面开放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育社会化。

       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和人才事业发展。进一步重视中小学英语教育,抓好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课程扩面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切实降低初中辍学率。建设示范性高中,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市场化的思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抓好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新兴中药学校和市中专学校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创造条件建设校园网,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按省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积极引进中高级专业人才。

       九、强化财税管理,抓好金融和社保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培植财税源,稳定和壮大财政税基。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抓好细化预算编制。在去年市法院、教育局实行部门预算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市检察院、科技局、建设局等3个部门,并为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范围做好准备。加快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抓好工资统发的同时,对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进行试点。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审计监督,继续完善会计委派、派驻财务总监试点工作。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前期工作。完善市、区属地征收财政体制,促进市、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工资和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需要。做好镇村的归属撤并工作。

       支持金融部门维护金融债权,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以及其它金融违法行为,提高金融信用水平,努力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收和基金管理工作,实现当年统筹金收支平衡。重点抓好“三资”、“三来一补”和私营企业职工参保,扩大覆盖面。改进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办法,提高征缴率,加强基金管理,增强保障能力。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市区统筹。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切实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四难”问题。抓好劳动力市场及其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十、加强计划生育与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综合管理力度,重点抓好农村、城镇个体户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建设,规范计划生育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重大污染源进行重点管理,抓好工业污染源和城区烟尘、废气、噪声治理,加快各类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继续巩固“一控双达标”工作成果。加强对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抓好造林绿化,消灭宜林荒山。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控制水土流失。进一步完善政府环保目标任期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十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七一”讲话和中共广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传、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干部政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学生品德教育。文化的发展要在重视地域特点的同时,大力引入和传播主流文化;在流行文化广为接受的同时,积极促使高雅文化从属于少数人的艺术殿堂中解放出来,创造条件提高城乡品位和民众的文化水平。加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增强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民群众抵制“黄、赌、毒、邪”和封建迷信的能力。继续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繁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群众文化事业。抓好山区文化建设议案的结案工作。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依法治市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办好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直通快车”件。充分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意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完成居民委员会选举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和村(居)民自治,深化与完善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十二、发展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方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继续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推进对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解决治安突出问题,提高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新的明显进步的目标。继续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活动。

       继续贯彻实施国防法规,加强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完善人民防空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和“共建”工作,增进军民、军政团结。做好优抚安置和救济救灾。落实宗教政策,抓好民族宗教事务,加强民间组织管理,重视老龄工作和社会扶残助残事业。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殡改成果,完善殡葬设施,确保火化率达到省的要求。

       进一步发展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调整医疗机构布局,避免设施重复和诊疗能力浪费,确保重点医院上水平。逐步开放医疗市场,引入市场机制,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开展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继续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抓好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按全市示范医院标准抓好市人民医院建设。抓好妇幼保健,推进实施2001年—2010年云浮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群体培训等活动,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做好备战省十一届运动会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开拓进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