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   移动版
 |  长者助手  |   长者专区  |  无障碍  |  智慧政务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2001年云浮市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6-10-14 16:38
  • 来源:本网
  • 浏览:-
  •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 2001年3月21日在云浮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云浮市市长  郑利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九五”时期工作回顾

       “九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实施“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的发展战略构想,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的发展路子,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九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据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8.29亿元,比上年增长7.1%,比1995年增长42.4%,人均6617 元。“九五”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总产量已达100万吨。“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进一步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三高”农业发展势头猛、后劲足,一批种养基地已初具规模。林业、畜牧水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较快。通过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降低农村到户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去年农业总产值8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均增长5%。工业生产发展较快。“九五”期间,全市工业生产进入调整阶段,企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2000年工业总产值2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年均增长10.7%。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年均增长10.1%。旅游、通信、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产业也有较大发展。三大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41:34:25变为“九五”期末的34:36:30。财政金融形势平稳。2000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年均增长7.2 %。进行了税收征管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市、区财税体制,市、区实行税收属地征收,两级财政分成。云安县、云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辞退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超编人员,减轻了财政压力。同时,积极争取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了我市财政稳健运行。2000年底,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11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贷款余额102.49亿元(含剥离部分),比上年同期增长1.9%,扭转了贷大于存的状况。通过落实省“一揽子”计划,基本解决了我市地方金融支付风险,化解金融资产风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九五”期间,全市完成公路建设改造2246.6公里,至2000年底,通车里程3784.6公里,新增 542.2公里,比1995年增长16.2%。电话普及率由1995年的每百人4.1 部增加到2000年每百人10部。信息化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IP宽带信息网络等设施正抓紧建设,开通了云浮石材网等一批专业网站。能源建设发展较快,发电装机容量已达51.2万千瓦。加快了城乡电网改造,农村到户电价降至每千瓦时1元以下。修建、加固江河堤围187.53公里,维修加固中小型水库 166宗。以行政村通机动车为重点的“四通”和以解决贫困户人均半亩“保命田”为主的“四个一”的两大会战成效显著,全市43个未通机动车的行政村已全部通车,16个未通电话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7个行政村广播电视收视效果差和4个行政村通邮不正常的状况得到了改善,197户贫困户840人的半亩“保命田”得到解决。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九五”时期,全市投入市政建设资金18.65亿元,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2000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比1995年增加了6平方公里;新建了20多条城市道路,建成了银禧大厦,新行政中心,蟠龙天湖广场,人民广场一、二期等工程项目,治理了烈士公园人工湖,市区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都有较大的改善。完成了西江供水工程建设,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新兴、郁南、罗定、云安等县城的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2000年全市投入小城镇公用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为新世纪推进城镇化打下了较好基础。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九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成绩突出,2000年外贸出口总值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年均增长 5 %。近两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云浮)石材展销会、云浮产品(深圳)展销会暨投资环境推介会、首届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在“广东招商广场”设立了中英文“云浮招商网页”,拓展了云浮产品的海内外市场。积极推行招商引资重心下移的方针,发挥县、镇、村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各地都取得较好成绩。“九五”时期,全市引进外资6.14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科教兴市”成效显著。“九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星火”、“火炬”等科技计划项目50多个,新增产值20多亿元,200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比199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提前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办了市电大、市中专、邓发纪念中学等一批较高标准的学校,教师住房建设、等级学校建设和改造薄弱学校成绩显著,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认真抓好各项改革。通过资产重组、机制转换、破产兼并等方式,我市列入省“三年改革与脱困”范围的18家国有企业,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改革脱困“三年两大目标”。市组建了振云资产经营公司,初步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到2000年底,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93316人,参加失业保险10843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6.7%和79.5%,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现100%。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建立了人才、技术、产权、有形建筑、劳动力、土地要素市场,实施了政府招标采购制度。不断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政府运作日益规范化、法制化。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00年,全部职工平均工资7460元,比上年增长2.3%,比1995年增长27.1%;农民人均纯收入3415元, 比上年增长 4.1%,比1995年增长65.8%。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12.03平方米和27.2  平方米,比1995年分别增加5.36 平方米和6.58平方米。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市城区降尘量由1995年的每月每平方公里13.9 吨降至2000年的8.65 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上新水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市城乡广泛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开展了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野蛮暴行、批判李登辉的“两国论”、揭露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等三项斗争,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精心组织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三五”普法任务。大力整治重点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新闻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实现了“爱婴市”和以县为单位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体育训练扎实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果,“九五”期间,罗定市、郁南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12.84‰降到2000年的7.26‰。殡葬改革进展较快,初步革除丧礼陋俗。关心支持部队和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云浮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

       此外,国土、民政、武装、计划、统计、劳动、安全生产、人事、监察、审计、技监、人防、消防、宗教、信访、档案、保密、方志、外事、侨务、台务、口岸、气象等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九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这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云浮建设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九五”时期的成功实践,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第一,抓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更加突出重点,以发展为主题,紧紧咬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断组织经济工作新突破。第二,抓作风,要更加求真务实,强化责任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第三,抓大局,要更加团结一致,各方协调联动,创造干事创业的大环境。第四,抓方针,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五,抓稳定,要坚持各地、各单位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回顾“九五”时期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1)经济总量比较小,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突出,财政薄弱;投资软硬环境还不理想,本地企业和外来投资者抱怨较多。(2)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弱小,企业整体效益欠佳。(3)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大。(4)化解金融资产风险、依法清收债务的任务还很艰巨。(5)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十五”时期努力解决。

“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五”计划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今后五年,是我们云浮力争缩小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差距,跟上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时期。市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并认真总结了建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深刻分析了今后五年的形势与任务,拟出了《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有较大增长,为2010年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奠定基础;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建成西江中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科技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在小康的基础上有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十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

       (一)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种养结构和粮经比例,优化品种,加大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总结新兴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经验,大力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以及生态农业、出口创汇农业;推广温氏集团“公司+农户”、产学研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培育龙头企业群,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城郊型农业,积极推广种植优质蔬菜、花卉、树苗。培植特色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储运、加工、流通体系。

       (二)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大力引进外资、启动民资、争取国资、盘活存资,创造条件迎接产业转移,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与山区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齐头发展的格局,提高工业化水平,壮大经济总量。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大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建材、化工、机电、纺织服装等产业的素质。重视品牌培植,争创一批名牌产品。

       (三)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开发旅游资源,培育“龙之旅”品牌。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成粤西桂东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和民资的领域,积极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信息、交通运输、酒店、饮食娱乐、房地产、中介和社区服务业。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理顺个体私营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引导帮助其走规模化、公司化、集团化道路,向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

       二、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加大“一城崛起”力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按省委提出的“山区地级市要逐步成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把市区建设成全市经济文化中心,带动辐射全市城乡的发展。加快市区的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步伐。坚持以工业为主战场,重点培育壮大建材、硫化工和火电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植新的支柱产业;旅游、信息、商贸流通、饮食服务等产业要培育品牌,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形象工程,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强化公用事业和市政管理,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功能。

       (二)抓好“三线带动”,提高城镇化水平。充分发挥国道省道、铁路、西江水路等交通干线的作用,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农业人口、资本、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小城镇流动,实现聚人口、兴集镇、强产业、活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采取适度倾斜的政策,在每个县(市、区)中重点发展1—2个示范镇,形成示范效应。

       (三)推进“五星争辉”,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五个县(市、区)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增创特色。云城区要建成世界名优石材集散地。新兴县要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地位的不锈钢制品和雨具皮具加工基地、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名优水果加工基地,向现代化农业强县迈进,为21世纪华南丘陵山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树立样板。郁南县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林产化工和电池电线产业,扩大名优水果的种植面积。罗定市要成为粤西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省有知名度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扩大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云安县要加快建成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柑桔、松脂和蚕桑基地、水泥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沿江经济,推动仓储贸易、交通运输业发展。

       三、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的发展路子

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实现引资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既大力开展对港、澳、台和国际市场的招商,又积极开展国内招商,特别是抓住珠三角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吸引其企业到我市落户。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着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政府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招商引资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县、镇、村各级的积极性,几个轮子一齐转,重心下移,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化外贸结构,改进贸易方式,提升加工贸易,扩大一般贸易,发展服务贸易。

       四、营造有利加快发展的大环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以初步实现交通设施现代化为目标,完善以国道省道、铁路、西江三线为主的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公路建设,建成广梧高速公路肇庆马安至云浮河口路段,全面完成国道324线云安段的扩建,改造好省道;完成罗定地方铁路的配套工程,争取新建罗定至岑溪铁路,接通洛湛大通道;建好云浮港客货运码头。2、完成云浮电厂二期工程,新建罗定火电厂;建设一批小水电站,抓好22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完善镇110千伏供电网络,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3、加快建设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体,大容量、高速率的信息网,“十五”期末通信能力及电话普及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4、抓好万亩堤围的除险加固,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扩建和加固一批中小型水库,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全面推进各项改革。1、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运用各种形式改造国有企业,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2、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法制化建设,稳定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3、加强金融资产管理,严格财政监督。

        (三)加快体制创新。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规范化市场体系;完善以产权为纽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营运和监管体系;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政府彻底退出市场,确立企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

       (四)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抓好政府、企业上网。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的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程度。

       五、加大“科教兴市”力度

       (一)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加快科技创新。要特别重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和科技服务体制,健全自主研发体系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投入新机制。抓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本地产业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开发人才资源。以教育强市为目标,重视幼儿教育,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争取办一至二所高等院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基础教育分级办学,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以社会办学为主,推进教育配套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新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创造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做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加强对土地、山林、矿产、水资源的保护,有序推进不可再生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合理开发。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重点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健全环境、气象和地震监测体系。

       (三)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体系;进一步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对特殊群体的扶持和保护;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努力在全社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倡导科学,反对迷信,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的文化体育场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预备役建设,扎实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活动,争创“双拥”模范城。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和村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逐步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活动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行政监督和管理制度。强化依法行政,广泛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复议。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突出重点,扎实做好

“十五”计划头一年的工作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发展战略,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任务繁重,廉政建设、班子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保稳定等任务也十分繁重。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今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合理确定经济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起好步、开好局。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和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发展战略统揽全局,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突出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作动力,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根本出发点,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积极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工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长11%,农业总产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外贸出口增长10%;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确保今年各项繁重任务的完成和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着发展不放松,重点抓好如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才能提高我市经济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使三大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李长春书记、卢瑞华省长给我市新兴里洞村民的复信精神,扎实开展争创小康户、小康村活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点,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位,努力实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的目标。积极实施农业价值工程,调整和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推广高新农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城郊型农业,促进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当调减粮食种植面积,重点发展优质稻谷,培育和发展本地名、优、特、稀、新品种,形成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拳头产品;稳定发展禽蛋和生猪生产,积极发展优质肉牛、山羊、肉兔等养殖业;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保护和合理开发水面宜渔资源,推广渔牧结合,提高水产品在农业中的比重。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林种结构,着力建设生态公益林体系和优质高效商品林基地,加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大力发展优质蔬菜、水果、蚕桑、茶叶、花卉等经济作物,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我市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努力探索新的经济条件下农村生产的组织形式,推广温氏集团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企业群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组织、科研单位等与农户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培育个体流通大户,大力开拓市场。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结合小城镇建设,广开就业渠道和增收门路,大力引导农民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稳定发展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乡镇企业,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管理,提高效益。

       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和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按中央、省委的要求,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从制度上规范农民应承担的义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加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降低供电成本,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增加工业总量。工业生产要按照建立特色经济的要求,继续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几个扩大就业、对本地增加税收作用大的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和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各地要抓好工业园、工业城的建设,市直要加大工业发展力度,搞好罗沙等工业开发区。要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石料、建材、化工、轻纺、机电、不锈钢制品、电池电线等传统产业要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效益。确保市硫酸厂的硫酸扩产项目达标达产,使其成为广东主要优质商品硫酸生产基地。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着力点。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参加国家、省和自办产品展销会、洽谈会,推介云浮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支持企业到市外开办商场、连锁店和设立总代理推销产品,扩大云浮产品的市场份额。要加快国合商业改革,通过引进外资、利用民资、转让产权,发展超级市场、批发市场和连锁经营,将本地市场搞活搞旺。促进保险、文化、教育、社区服务和法律、审计、会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和后勤服务社会化,促进社会事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加强和完善市信息中心的建设,发挥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房地产业,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组建云浮企业集团,发挥好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完善蟠龙洞风景名胜区和龙山旅游度假区的配套设施,开发罗定仙景茶园茶文化游、郁南连滩民俗风情游等山地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新项目。抓好新兴佛手岭景区的首期开发。大力宣传我市旅游资源,提高“龙之旅”的知名度。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创新

       (一)继续加快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和制度创新。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推进对国有企业 “四个一批”战略的实施,市要抓好一批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各县(市、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对重点企业实行集中资金资源,重点指导扶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对严重资不抵债、产品无市场、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搞活无望的企业坚决进行破产或关闭,堵死亏损源,切实减轻国有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对大批中小企业要彻底放开,在“引”字上下功夫,在“活”字上做文章,通过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把企业搞活。与此同时,要依法安置好改制企业职工。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一批混合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或项目。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金融信贷、产业引导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用好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国有资产这一新的体制,切实盘活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增值,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要搞好房地产权的发证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尽力配合,力争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

       (二)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市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落实扶持政策,放宽经营领域,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各职能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协调联动,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引导、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企业素质,走规模化、公司化、集团化的道路,向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发展混合型经济。

       (三)加快市场体系创新,规范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创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健全服务体系,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培育独立公正和职能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依法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要在去年实现养老、失业保险目标的基础上,按《劳动法》等社会保险法规的要求,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收工作力度,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强劳动合同鉴证,促进社会保险登记;完善税务机关的代征权,增强扩面征收的刚性。进一步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基本保险,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继续搞好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下岗失业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

       (五)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今年内全面完成市、县、镇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加强和完善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要紧紧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利用实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支柱产业,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抓好加工贸易和扩大不锈钢制品、服装、电子和石材产品出口,加快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申报审批,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要抓好现有“三资”企业的管理,通过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三资”企业的发展。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走技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海关、银行、口岸等部门的作用,促进我市外经贸的发展。

       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把外引与内联相结合,争取今年在外办2到3个产品展销和招商会,积极参加省今年在香港、南非、美国举办的各种招商经贸活动及在珠三角地区举办的粤台经贸交流会。发挥广东招商广场“云浮招商网页”和“云浮石材网”的作用,开展网上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层级责任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几个轮子一齐转,实现招商引资重心下移。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关系,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和项目。同时,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吸引外地企业到我市落户。在今后一、两年里,市要集中力量,支持城区加快初城工业区开发建设的步伐,使其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要基地。同时,使城区逐步减少财政压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在大力抓好全市国道、省道和县镇道路提档升级工作的同时,抓好广高线、水长线、罗水线等在建工程和市区过境公路,罗梅公路、大环市路等工程的扫尾工作;抓紧做好广云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路段的开工准备;确保国道324线云安路段的扩建动工;推进全市村道硬底化进程。继续抓好水利建设,尤其是江河堤围和中小型水库的达标。建设一批110千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电的需要。加快云浮电厂二期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第一台机组今年投产。抓好电话接入网的延伸工作,新增电话放号6万户。加快发展邮政新业务,大力培育邮政电子商务。加快全市广播电视光纤联网,提高传播质量。

       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以省委关于地级市城区要逐步成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为目标,加快 “一城崛起”步伐。切实抓好市城区总体规划的落实和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调整。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重点工程和城区景观特色建设的力度,搞好城南路、宝马路、南山桥和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建设,整治好罗沙至城区路段;高标准建设好市广播电视大楼、群众艺术馆、电信综合大楼、保险大厦和电力调度大厦等重点工程;做好建设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各项筹备工作,争取尽早动工;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突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水相连的山城特色。抓好街道、公园、广场绿化美化,城区出入口等景观建设,实行城市建筑物临街立面的行政控制,力争在五至八年内,城市街道景观有明显的改善。强化城区的综合整治,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加强对各县城建设的具体指导,努力实现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市民和外来投资者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有所倾斜地优先发展中心镇,完善各中心镇的规划修编工作,继续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金融资产管理

       进一步加大税收的征管力度,提高办税效率,确保按时按量入库。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管理的监督检查。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支出管理体制。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将财政支出转移到主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服务方面,优先保证工资、机关运作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需要。加强财政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控制新开财政支出口子,厉行节约。积极推进预算改革,试行部门预算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财政监督,加强对各类资金的审计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政府采购、财政统管和银行代发工资等各项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整顿地方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整顿和监管,搞好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城信社和农金会的资产追收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充实力量,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资产清收力度,依法追收各项欠款,妥善做好资产保全、变现和盘活,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财政风险的产生。在加强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各项金融信贷政策,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六、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针,抓好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的开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施科技兴贸,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云浮市发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方案》的实施,促进已组建的石材和硫化工两个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抓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企业和项目,发挥其带动和影响作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把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以应用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抓紧培养信息专业人才,壮大信息专业队伍,开展普及信息技术工作。注重干部的培训,对各级干部进行计算机知识教育,运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信息化工作机构。抓好信息重点工程建设,以“广东省IP宽带网络”工程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两大信息建设工程为契机,积极建设市与县(市、区)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光纤网,努力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加快利用信息改造传统产业、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服务、金融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和就业服务信息等示范工程建设。抓好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尽快开通政府信息网。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鼓励、支持和规范各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进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幼儿教育,搞活成人教育。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各级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某些条件成熟的领域,应逐步推向市场。

       七、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坚决执行党中央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实行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在基层。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重点抓好农村、城镇个体户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努力完成控制人口计划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依法保护农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切实做好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培育和规范有形土地交易市场,严格审批建设用地。做好林木、林地资源保护,加强对森林资源采伐全额管理和木材生产管理。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矿业市场,加强对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积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优化生态环境。加强对工业污染源和城区污水、废气、噪音的治理。处理好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巩固“一控双达标”工作成果,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花更红、城更美。同时,要健全气象和地震监测体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增强预测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在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扎实搞好镇(街)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坚定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进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营造一个风更正、气更顺的干事创业的大环境。繁荣文艺创作,多出精品,满足城乡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促进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省“山区文化建设议案”和市文化设施管理现场会议精神,加快市本级“三馆”、罗定市博物馆和17个未达标镇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活动的开展。

       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大力推进我市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监督和分类管理,逐步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建立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快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继续抓好改水改厕。抓好妇幼保健,巩固“爱婴市”成果,制定并实施2001年—2010年云浮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认真贯彻《献血法》,实现无偿献血,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实现医院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广泛开展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群体培训等活动,积极做好备战下届省运会的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办好市二届运动会。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发体育产业。

       认真贯彻《国防法》,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加强人防建设,抓好人防指挥所和人防地下室修建,进一步完善通信警报体系。做好“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增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落实优抚安置和救济救灾。依法做好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发展老龄和社会扶残助残事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快殡葬改革步伐,完善殡葬设施,确保火化率达到省的要求。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的监督。广开渠道,重视和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扩大基层民主,切实做到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推进司法改革。启动“四五”普法教育。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规范政府行为,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认真履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惩治腐败行为,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重典治乱,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坚决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坚持不懈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规范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治保会和调解会的作用,形成合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抓好治安硬件和队伍建设。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配套设施,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打击走私以及骗、逃、套汇和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各位代表!世纪更新,展望未来,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实干苦干,同心同德,谋天下之大事,办当前之实事,为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和实现“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云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53000050 ICP备案号:粤ICP备09015554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0号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