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景气指数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针对一组问题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企业景气指数。如通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订货、生产、销售、盈利、用工、投资等指标,计算每一个问题的单项指数,再对每一个问题赋予相应的权重(头脑风暴法、因子分析法或两者的结合来赋权),再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景气指数。二是只针对一个综合问题的回答计算,即根据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计算企业景气指数(或根据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形势判断及预期计算企业家信心指数)。
1999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开展制度化企业景气调查以来,一直采取的是第二种方法,即针对一个问题即企业家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判断而计算的指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扩散指数。在宏观经济景气分析中,通过一组可能领先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群来预判经济可能的走向,这一组指标中“上升”的指标占全部指标的比重就是扩散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沿用扩散指数的思路,将计算“上升”的指标数变为计算“上升”的企业数。只不过企业景气指数不单是计算回答“上升”的企业数,还要计算回答“下降”的企业数,再将回答“上升”的企业比重减去回答“下降”的企业比重,所得之差就是“净差额”企业比重,即所谓净差额的计算方法。
从2012年一季度开始,为更充分体现企业景气调查对经济形势的预判功能,借鉴国际企业景气调查权威机构的成熟经验,国家统计局对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计算方法,即将完全依据企业家对当前形势判断编制的企业景气指数改进为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预期的综合,并赋予预期相对更高的权重。
企业家信心指数的计算方法与企业景气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只是依据的问题由对当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期改为对企业所在行业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