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统计局"网站 是否继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刻回答了中国以怎样的发展路径实现强国目标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
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过去我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全面小康,靠的是发展,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要靠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踏步前进,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要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人均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才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跨越发展关口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否则发展就会陷入停滞甚至出现衰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民生保障面临不少短板弱项。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突破瓶颈制约,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目的的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就需要经济发展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分好蛋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多个民生领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
主要宏观指标恢复向好。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韧性不断彰显。经济增长整体回升。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比上年全年加快2.5个百分点,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一系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作用下,生产供给稳定增加,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3.9%、8.1%。扩内需成效逐步显现,市场需求持续恢复,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0%、19.4%、3.2%。就业形势总体改善。1—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为5.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1个百分点。消费价格低位回升。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其中8月份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核心CPI保持稳定。1—8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外需收缩的不利条件下,我国外贸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展现出较强韧性。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7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规模仍处历史同期高位;贸易顺差3.85万亿元,同比扩大7.3%。今年以来,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
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集聚成长。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完工试航,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新产业较快成长。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1—8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高端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5%、28.1%、23.1%。新业态持续活跃。1—8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至26.4%。1—8月份,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4.7%。
协调发展稳步推进。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趋于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1%。需求结构趋于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7.2%,比上年全年提高44.4个百分点,消费主动力作用明显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升级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1—8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3%,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8%、8.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同比缩小0.05。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亮丽。能耗强度继续下降。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年全年扩大0.3个百分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1—8月份,风力、太阳能、核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4.4%、9.9%、5.9%,快于全部发电量增速。绿色产品增势良好。1—8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6%、60.2%、45.4%,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等绿色材料产量分别增长79.4%、86.7%。
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方位经贸合作不断拓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1—8月份,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6%,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46.6%。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不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并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蓬勃展开。上半年,21家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2%,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18.4%。《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区域经贸合作红利加速释放。金砖国家实现历史性扩员,金砖合作机制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实际增长5.8%。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有力。上半年,共发放就业补助资金528亿元,帮助87万困难人员就业,268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保基本兜底线力度加大。民生补短板投资较快增长。1—8月份,农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4%、30.8%。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7月末,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覆盖10.6亿人、2.4亿人、3.0亿人。
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巩固。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全国夏粮产量2923亿斤,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早稻总产量567亿斤,比上年增产0.8%;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病虫害防治有力,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较好,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较好基础。能源供应持续增加。统筹做好电力、煤炭、油气安全保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生产生活用能得到充分保障。1—8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2.1%、5.7%,发电量增长3.6%。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提升。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保障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供应,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生产总体稳定。1—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1个百分点,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生产恢复。
统筹施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随着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民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内生动能有所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外部压力依然较大,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自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强化系统思维,找准发力方向,统筹施策,固本培元,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一是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又要有量的合理增长,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一方面,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上下更大力气,采取更多针对性政策举措,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以稳为主,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二是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破解当前各种宏观经济问题,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增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落实好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同时,还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切实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强大的国内循环提升全球资源吸引力和外部冲击抵抗力,以更好的国际循环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要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实施扩大开放新举措,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四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我们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只有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有效落实房地产调整优化政策,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持续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