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是否继续?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稳保耕地数量,更要稳抓耕地质量。没有高标准农田,就没有粮食的保产增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切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累计 建设高标准农田84.88万亩,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罗定罗平镇金色稻田风光无限
灌溉全覆盖
“撂荒地”变“淘金田”
新兴车岗镇
“这一片地以前是撂荒地,地势低下,每逢下暴雨就会有很多积水,常年杂草丛生。”近日,在新兴县车岗镇小稳村委会军屯自然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点,小稳村党支部书记张冠灿告诉记者。
“2020年县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这片土地进行规划整治,建起机耕路、水陂、挡土墙、灌溉渠等基础水利设施,改善了土壤质量,把撂荒地变成了良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张冠灿说,现在这片80多亩的土地平均亩产稻谷1000斤,土地利用率比原来农田提高80%。
据了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个车岗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预计每年可提 高稻谷产量65公斤/亩,总产增加125.45吨,农民增收45.12万元,受益农户793户,户均增收569元,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
新兴县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新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新兴县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29个,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7.92万亩。
高标准规划
“贫瘠地”变“高产田”
云城腰古镇
“我种地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种地也能够实现灌溉便利化、收割机械化、管理规范化,耕地从‘贫瘠地’变成了‘高产田’,粮食产量从原来的亩产六七百斤增长到现在的1000多斤。”云城区腰古镇永昌村委会村干部梁士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云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区农业种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坡耕地碎片化、涝洼地较多,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不稳定。
该负责人说,从群众最根本的需求着手,云城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人员深入实地开展调研,了解城区现有农田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尤其是基层反映强烈的农田灌溉用水的矛盾,及时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完成各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大大提高了村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满意度。
“以前种地累得要命,胳膊腿经常酸痛;现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农民的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梁士华表示,希望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让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实施,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格局,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城区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总面积4.61万亩。
建管并用
“三跑田”变“三保田”
罗定太平镇
“感谢党和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不仅让农民告别人拉肩扛的日子,而且提高耕地质量,这实在是惠及百姓的大好事。”在罗定市太平镇太东村,60多岁的种植大户陈铁钦兴奋地说。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陈铁钦是罗定市罗太农业机械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合作社承包了1300多亩耕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大面积耕地变得平整,改良土壤肥力,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告别了从前旱涝不保收、粮食产量低、耕作效率低的‘落后面貌’。”陈铁钦说,“从前1个人要花2天时间才能收割一亩水稻,现在实行机械化收割,10分钟就能收割一亩水稻,整体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据罗定市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罗定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7.65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流转率平均提高15%-20%,耕作机械化水平平均提高15%-20%,亩均节水、节药、节肥率均在10%以上,有效促进了农村环境整治,部分地区农民直接流转土地亩均增收达到300元,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科学治理
“消极户”变“积极户”
“从前辛苦种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种地压根儿‘提不起劲儿’;现在种地机械化、旱涝保收,还有上级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种地方便高效,农民也能成为高素质职业。”郁南县东坝镇粗石村的余金星对记者倾诉了内心的感受。
近年来,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境内河流短浅,加上年均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等因素,干旱缺水成为困扰郁南农业生产的最大难题。
郁南县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郁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坚持遵循“相对集中连片、整村整镇推进”“缺什么、补什么”“分类整治”的原则,充分结合项目区实际,筑机耕路,修灌溉渠,整治小河流取水源头,项目区农田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的要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产能得以提高、作物结构调整得以优化,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效益十分显著。
“现在,我家种的10来亩耕地不仅能旱涝保收,而且均能高产(亩产1000多斤)。”余金星表示,从前种地辛苦又亏本,没有积极性。现在种地便利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政府还发放种粮补贴,种地成为了家庭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郁南县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郁南县有3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6.83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3.28%,比上年增加4.4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58%,比上年增加2.97%。
郁南东坝镇广袤田野美如画
强基础设施
“低洼地”变“丰收田”
云安白石镇
“村里许多年轻劳动力农闲时候在外务工,一年能挣几万块;农忙时候回来帮助家里收稻谷。”云安区白石镇云蹬村党支部书记李火元的一番话道出了该村许多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写照。
李火元介绍说,村民种地最在乎的就是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土壤有肥力、机械收割方便。殊不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村大多数土地分散、高低不平,导致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土地粮食产量低。
云安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区农业农村部门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通过修筑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等措施,农业基础设施得以完善,配套齐全,着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强农田抗灾能力,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尤其是一些低洼地,遇到严重内涝时会颗粒无收,后来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低洼地得到有效整治,从‘绝收地’变成了‘丰收田’,亩产最低也能达到800多斤。”李火元介绍说,不仅耕地质量提高了,而且解放了劳动力。
云安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防洪、抗旱、排涝三大体系建设,排灌沟渠的建成使用极大改善了灌溉条件,水利化程度和水资源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区有效灌溉率达95%,解决了雨养农业的问题,有效增强抗旱减灾能力。2011年以来,云安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7万亩。
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巨大改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水平逐步提升,一幅以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