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云浮市林业局"网站 是否继续?
“枝长南庭树,池临北涧流。”千年前,唐朝名相张九龄回到故乡广东韶关始兴县省亲时,留下多篇歌颂自然之美的诗词佳作。如今,这个粤北山区县延续绿色生态文化,大美山川更加郁郁葱葱、斑斓多彩。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没有荒山的山区县,当地干部群众掀起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热潮,使得森林覆盖率超过77%,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记者近日走访始兴县多地,处一隅观全局,探索广东植树造林新密码。
始兴是林业大县,老百姓“靠山吃山”。近年来,受传统木材价格市场波动大等影响,不少林农从“守树待涨”转向发展竹子、油茶、经济林果等特色林业产业。
走进始兴县巨黄竹苗圃沈所镇基地,今年5月种下的小竹苗已长到一米多高。林农李国辉种植桉树10多年,在政府引导下,他承包一片500多亩的山地,试水经营竹林。
小小一棵竹子,潜力不可小觑。李国辉介绍,巨黄竹是制浆的好材料。一般种植6年达到丰产,每亩可产竹子4至5吨,按目前市场价,每亩产值可达到2000元以上。未来两年他还计划将苗圃基地扩大到3000亩。
这样的底气也来自政府的支持。李国辉说:“县领导把全国主要的竹子基地都考察了一圈,科学比较下,最后选择引进四川的巨黄竹。我们也跟着去四川实地考察了,引进后还有省林科院专家指导种植,心里踏实不少。”
张卫明介绍,始兴想尽办法做好“竹”文章,政府设立竹产业融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竹产业,目前全县竹林面积达到30万亩。
在距离沈所镇约20公里开外的罗坝镇,近10年来,这里陆续将上万亩种植桉树的林地改种油茶。油茶基地负责人李金生说,通过盘活山林,老百姓发展特色经济林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广种植具有较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树种,积极发展油茶、竹子和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每年新种油茶约28万亩。在始兴县,近3年全县林业产值年均增长10.8%。
始兴县城南镇周前村是当地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在周前艺术公社,院内错落分布的古树与建筑群相得益彰。
原来,这座以原村级小学为基础改造的艺术公社,在修建之初就把古树纳入整体设计规划之中。不挪动树木位置,但为其生长留足合理空间,使其变为建筑群的有机组成部分。
保护古树,不止于此。记者在始兴县水南古树公园看到,为防止一棵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倾倒,政府出资用树木纹理材料给古树做支撑,既不破坏风貌,又保护了古树。三米开外,远程摄像头时时关注着古树的状况。
据广东省林业局绿美办常务副主任曾庆圣介绍,广东共有85000多株古树名木,为保护这些宝贝,广东为其一一建立档案和图文数据库。一级古树更是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实时查看保护情况。
留住乡愁记忆的,不仅有古树,还有村民家家户户庭前院后的一棵棵树。近几日,粤北气温渐低,不少农户还将不用的编织袋罩在门前院后的小树苗上,爱绿护绿成为自觉。
为了让广阔农村绿起来、美起来,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等部门的统筹、协调、推动下,广东今年已新种植2337.2万株绿化苗木。
“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广东省林业局局长蒋宏奇说,广东还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多林业生态成果,惠及更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