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污的主要环节: ①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破碎、圆锥整形、筛分、装卸、堆场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②废水: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员工生活污水和抑尘废水; ③固废:项目固废主要来源于员工生活垃圾、沉淀池沉渣; ④噪声: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二、防范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项目废气主要来源于破碎、圆锥整形、筛分、装卸、堆场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保护措施如下: (1)破碎粉尘。 项目输送带及破碎机进出料口均采取封闭建设,并采用湿法破碎工艺,即在破碎过程进行洒水喷淋,降尘效率可达90%。同时建设单位拟在生产加工区设置雾炮机,喷洒雾水进行二次降尘处理,参考《喷雾洒水抑制城市二次扬尘的效果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环境监测站,秦丽平)可知,喷雾洒水二次抑尘效率为85%,则该工序无组织排放粉尘量为1.032t/a,排放速率为0.215kg/h。 (2)圆锥整形粉尘 项目输送带及圆锥机机进出料口均采取封闭建设,并采用湿法作业工艺,即在圆锥整形过程进行洒水喷淋,降尘效率可达90%。同时建设单位拟在生产加工区设置雾炮机,喷洒雾水进行二次降尘处理,参考《喷雾洒水抑制城市二次扬尘的效果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环境监测站,秦丽平)可知,喷雾洒水二次抑尘效率为85%,则该工序无组织排放粉尘量为0.103t/a,排放速率为0.021kg/h。 (3)砂石筛分粉尘 项目输送带及筛分机进出料口均采取封闭建设,并采用湿法作业工艺,进出料均采取喷洒雾水抑尘,降尘效率可达90%。同时建设单位拟在生产加工区设置雾炮机,喷洒雾水进行二次降尘处理,参考《喷雾洒水抑制城市二次扬尘的效果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环境监测站,秦丽平)可知,喷雾洒水二次抑尘效率为85%,则该工序无组织排放粉尘量为0.217t/a,排放速率为0.043kg/h。 (4)装卸粉尘 建设单位拟在装卸过程配设雾炮洒水车进行喷雾降尘,从而减少粉尘的排放,并且尽可能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装卸,并规范作业、降低卸料高度等措施抑尘,处理效率可达90%;同时厂区内设有雾炮喷雾机器,进行持续喷雾抑尘处理,参考《喷雾洒水抑制城市二次扬尘的效果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环境监测站,秦丽平)可知,喷雾洒水二次抑尘效率为85%,则项目装卸过程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为0.434t/a,排放速率为0.09kg/h。 (5)堆场扬尘 针对未及时清运的土石,建设单位拟采取覆盖防尘网措施,并定期向堆场喷洒雾水,控制喷水量,仅增加物料表面含水率使其不易起尘,粉尘抑制效率为90%。 2、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有员工的日常生活污水、抑尘废水、场地洒水废水和车辆清洗废水。 (1)员工生活污水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放。 (2)抑尘废水 本项目减少为投料、输送过程产生的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拟采取水喷淋装置对料斗进料口、传输带上部进行喷淋降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喷淋用水量约为10m3/d,即3000m3/a。这部分水蒸发损耗或存于原料和产品中,无废水排放。 (3)车辆冲洗废水 项目车辆进出门口应设清洗槽。结合同类项目实际运行情况,清洗用水量约为0.2m3/车次,项目年进出车辆约76000车次,则清洗用水量为15200m3/a(51m3/d),排污系数按0.9计,即车辆清洗废水量为13680m3/a(45.6m3/d),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4)场地洒水废水 场地洒水用水参考《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中表4城镇公共生活用水定额——环境治理(浇洒道路和场地)2.1L/m2·d,项目洒水区域约为20000m2,每年洒水约200天,则场地洒水用水量约为42m3/d(8400m2/a)。场地洒水主要为湿润地面,吸附扬尘,因此大部分冲洗废水经过自然蒸发消失,无废水产生。 (5)水洗废水 项目水洗废水在阶梯式水洗池沉淀后循环利用,不外排。废水沉淀时间为1h,因此水洗废水处理量应不小于114.63m3/h。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水洗池每格容积为80m3(8m×5m×2m)共设3格,即总容积为240m3。因此可满足水洗废水的处理要求。 (6)初期雨水 项目厂区拟设置雨水导流沟,初期雨水收集至沉淀池内,经沉淀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3、声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项目主要噪声源有破碎机、振筛机和圆锥机等设备生产的噪声,主要噪声源强为75~85dB(A)。为减少项目产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拟采取措施如下: (1)尽量选择低噪声型设备,在高噪声设备上安装减振垫,采用隔声、吸声、减震等措施; (2)根据厂区实际情况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值,对厂区设备进行合理布局; (3)加强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制定严格的装卸作业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噪声; (4)严格生产作业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以尽量减小项目生产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项目固废主要来源于员工生活垃圾和沉淀池沉渣。 (1)生活垃圾:项目劳动定员8人,均不在厂区内食宿,员工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2t/a。生活垃圾应及时集中收集,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不对外随意排放,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沉淀池沉渣:项目设有沉淀池处理车辆冲洗废水,清洗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处理过程会有相应的沉渣产生,根据清洗废水工程分析可知,SS含量为10.944t/a,含水率按80%计,则沉渣量为54.72t/a,交由一般固废处置公司清运处理。 (3)环境管理要求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场所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对未处理的固体废物做出妥善处理,安全存放。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暂存与垃圾桶、袋中,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 三、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选址合理,与相关环境功能区划具相符。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上述建议切实逐项予以落实,并加强生产和消防安全设施的运行管理,是符合国家、地方的环保标准要求的。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